选调生工作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
2021年是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,是学校迎来70周年校庆的重要“里程碑”时刻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。为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深入贯彻上级部门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,贯彻学校党委重要工作部署,践行“唯卓越方能立足”的卓越育人理念,教育和引导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,学校成立了选调生工作办公室,积极做好选调生政策校内宣传、选调生预备人选推荐培养、选调生就业引导、服务、联络工作,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就业工作,探索卓越育人机制。
一、2021年工作总结
2021年是选调生办公室创设之年,在以往坚实的工作基础上,工作团队着重在机制建设、学生培育、就业服务和毕业生支持等方面下功夫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21年报考选调生学生大幅增多,有126位2021届毕业生入职选调生工作,较去年增幅达38.64%。同时,江苏省首次将学校纳入2022年“名校优选”选调生(第一批次)招录范围,回应了学生迫切需要。选调生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。
(一)高度重视,构建选调生工作新格局
一是做好顶层设计。学校党政高度重视选调生培育和就业服务工作,陆续印发了《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就业引导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明确工作内容,分解各项任务,成立了选调生工作办公室,配备专兼职干部,全面推进选调生工作。将选调生工作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生涯发展辅导与就业指导体系一体谋划和部署,将选调生招录情况纳入到院系考核评价体系之中。同时,分管校领导将选调生工作列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主题教育台账内容,加快了资源整合和进度。二是积极拓展联系。坚持“走出去”和“请进来”相结合,学校领导带队赴四川、重庆、陕西、山西等地看望当地选调生,积极拓展资源,将选调生的条款内容纳入到学校与四川、黑龙江、山西等地新签署的省校合作文本之中。
(二)培养前移,探索卓越育人的新机制
一是开展首期选调生训练营活动。闵行校区“经邦计划”、中北校区“引领者计划”选调生训练营共招收172位学员,举办专题培训、交流研讨会、红色主题教育、校友分享等活动,线上线下学习达1300人次。二是推动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。在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中,共有85名学员参与了赴金山区、普陀区、闵行区的挂职锻炼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;有39名学生参加了山西省暑期挂职锻炼活动。暑期实践项目“以青春之我,建人民城市——华东师范大学‘未来选调生’暑期社会实践”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“知行杯”二等奖。教育学部学生团队撰写《上海市金山区基层公务员及选调生工作现状调查报告》、大夏书院学生团队撰写的《百名00后采访百名选调生报告》等,为地方组织部门给予好评。同时,积极联络拓展。推动法学院与闵行法院共建实习基地。三是建立基层公共部门就业服务小组。依托建行金蜜蜂为实训基地,以“自主、务实、服务”的理念,招募学生骨干,在服务学生中“做中学”。在中公教育企业的支持下,开展了选调生政策、行政能力测验、面试经验分享等讲座和课程特训,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到1200人次;组织开展了2次摸底测验,共有225人报名参加,学生反响热烈。
(三)就业支持,着力提升服务联络新层次
一是扎实开展宣讲会和召开相关工作。秋季学期以来,全国各地以及上海市各区县宣讲团到学校开展宣讲活动,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。通过学工在线、ECNU学生就业以及新开设“选调之声”微信企业号进行信息推送,同步建立面向各省市、各院系的微信群,进一步密切了信息交流,切实便利师生。同时,配合各省委组织部,安排协调送考上门服务,保障选调生录用选拔流程的正常进行。同时,举办了2021届选调生出征仪式,为选调生新入职毕业生加油鼓劲,鼓舞更多学生选择选调生岗位。二是加强宣传推介。分管校领导在学生工作例会中将选调生工作作为“逢会必讲”事项,积极推动院系宣讲和宣传,凸显其重要性,逐步成为焦点和共识。协调宣传部门拍摄《这条路选对了》宣传片,引起广泛关注。选调生工作多次为文汇网、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、中国青年报、澎湃新闻等媒体广为传播,有效扩大了学校影响力。
(三)积极拓展,摸索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新路径
根据学校工作部署,选调生工作办公室协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、校团委、学生职业发展中心、学校办公室等部门和相关院系单位,探索相关工作机制。在校领导支持下,顺利接待宋允孚司长到校参访和举办讲座,申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起的“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”,积极联络和拓展相关课程资源。联系和对接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实习机会,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。
二、2022年工作计划
2022年,选调生办公室切实围绕新形势的要求、存在的短板和不足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服务支持学校中心工作,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进度。
一是进一步密切联系和拓展资源,争取各省市招录选调生政策倾斜。认真研究各地市的选调生政策,积极拓展与各省市和地区的联络,重点走访未将我校纳入或未纳入第一批次的选调范围的省市,完善“合作交流-招生-就业-校友”工作联动机制,为学校争取更优惠的招录条件,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锻炼的机会和相关资源支持。办好宣讲会和支持学生报考,做好就业服务工作。
二是围绕服务学生需要,推进储备人才培育特别是注重实践育人工作。举办第二期选调生训练营,以社会实践为特色,依托“第二课堂”信息系统,构建覆盖全学段、以“学校1+特色班+专业院系”的工作机制,形成朋辈教育、情境教育和实践教育,训练营将结合综合表现给予中肯评价和优先推荐资格。依托基地建设,聘请一批学生“校外导师”,推动生涯发展辅导工作。
三是加强选调生校友联络和支持工作。组织开展本年度入职选调生学生职前培训班(150-200人),围绕行政职业能力、介绍学校合作交流工作、乡村情况介绍、治理理论等进行集中培训。推动选调生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结对交流的“思齐计划(选调生方面)”。聘任校友联络大使,探索依托选调生的校友支持计划和地校合作交流机制。
四是加强就业支持和联络服务工作。进一步加强微信公众号、企业号以及服务网站的建设,完善信息宣传和发布机制,确保辅导员和学生知晓率全覆盖。建立相对完善的选调生推荐和培养机制。加强对学生简历制作、考试面试能力的培训,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。
五是开展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,形成良好氛围。协助人才学院工作,结合“全球胜任力培育计划”,推动实施“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”项目。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席项目特色,邀请专家和任职的优秀学生来学校开展课程和讲座,同时组织学生在教席实习等工作。